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共管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共管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洋人为何选择扶持清朝而不是太平天国?
1840年,***战争爆发,经过双方激烈的交战,让洋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马克波罗游记中富裕强大,中国这个自称天朝盛国,有近三万万人口的殃殃国,如此不堪一击。况且是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是发达工业对落后小农之间较量,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别。
1851年,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军初期发展顺利,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沉重打击的黑暗***的晚清政府。面对迅速发展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及焦头烂额,乱作一团的大清王朝,洋人隔岸观火,冷眼旁观。
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势力如日中天,声震海内外。比后北伐比较顺利,然而太平天国决策者存在严重意见分歧,最后为个人争权夺利,发生互相攻击的宫庭***,此时,满清***意识到,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如今徒有虚名,清军战斗力一落千丈,以团练起家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军事上逐渐占居优势,收复广大长毛占领地区。
中国有句俗话,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满清***统治幅源辽阔的全中国,而太平天国不过是无险可收,富裕河道纵横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范围远远小于大清,况且,此时的洋人看清楚,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缺乏政治眼光,军事能力不足,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爆露出来,难成大器。
淮军和湘军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洋人迫切需要保护租界,自身利益的强烈要求。不洋人也不断加入围剿太平天国的队伍中。
墙倒众人推,在中外各方势力共同努力下,太平天国孤立无援,长围久困,天京攻破,持续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起义大厦轰然倒塌。
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太平天国的治国理念与洋人不符合。
1851年5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后,高举的就是平均地权的大旗,因而得到了更多农民的响应,势力很快发展到江南地区,在定都南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大地主的土地,而此时的江南,正在萌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遭到了极大的威胁,虽然太平天国是靠着《原道觉世训》及《太平天日》两本书传教起家,但洋人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利益之处,在太平天国与清朝***的作战中,先从中立立场逐渐变为支持清***的立场。
二、洋人既得利益受到太平天国的威胁。
1840年***战争以后,清***与洋人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洋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中国社会的性质也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这种社会性质正是洋人所期望的初期结果,在先期的战斗中,洋人最愿看到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这样他们可以在华获得更大利益,后经过50年的掠夺和侵略,1900年签定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洋人扶持湘军与淮军,形成第三势力。
为了对付太平天国,清***改变了祖制,允许建立全***组织的湘军与淮军,这使洋人看到了牵制清***的势力,于是支持湘淮两军,并购枪购炮成立洋枪队,由外国人戈登指挥,发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在清***、湘淮两军以及洋枪队的共同打击下,加上太平天国内部斗争激烈,1864年,曾国荃攻下南京,太平天国失败。
以上3点就是洋人扶持清***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它因素,比如太平天国不允许洋人深入沿江内地等,但不管怎样,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社会发展,也为后期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图片源自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共管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共管书籍推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