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推荐ucos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推荐ucos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嵌入式ucos2是软件。还是一段源代码,拷到keil里面就是了。老师让自己回去看。一点头绪都没有?
ucos2即 ucos_II 它是一堆程序代码,它的源代码是完全开放的,也就是说在网上能免费下载到这些程序代码,这些源代码不针对特定的芯片CPU,可以在很多芯片上运行。
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能实现任务新建、任务处理、任务切换等等功能, 在Keil编设环境下使用ucos_II:1、首先电脑上要有ucos_II的源代码;
2、然后,最简单的可以用Add Files to Group将ucos_ii的C文件添加到工程中。建议:ucos_ii的源代码最好***到工程文件夹中再添加。另:关于在工程中应用ucos_ii,还有很多其他应注意的地方。你确实需要一本书或其他更详细的资料。
为什么要学习Linux内核?
1 学习一些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一些概念。比如:进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等。
关于这一方面的书籍太多了,自己找一本就行了2 学习x86汇编,虽然linux用的是AT&T汇编,但二者只是格式不同而已。
而且学习x86汇编有助于了解x86系统结构。书籍推荐王爽的《汇编语言》 ,我学的时候用的不是这个,后面看到这本书,才觉得自己做了“苦功了”。
学完大部分汇编指令时,找些汇编程序读读,熟悉这些指令的用法。
不需要有写汇编程序的能力,能读就行了,当然会写更好3 赵炯的《Linux内核0.11完全注释》。
这个linux内核版本低,作者也讲得很详细。不过关于x86体系的那一部分,作者讲得很繁琐,这一部分一定要大体看懂,那后面章节的内容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我先把书通看了一遍,用了1个月的时间。
后来,再返回来一个一个研究,用了2个月。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让自己对内核有个实质的感受,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东西。
4 毛德操的《linux内核情景分析》。linux内核版本2.4.0,这本书很厚,上下两册。
在通用寄存器型计算机中,寄存器的数量为多少是合适的?
寄存器多少合适这个不好回答…x86好像有13个…arm好像有37个…寄存器肯定不是越多越好…
1.今天操作系统原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手把手教你写操作系统的中文书都已经有六本了…ucos,freertos代码解析的书籍更多…
2.操作系统可以执行多个进程的任务…也就是多个程序…他会把程序分为时间片…以ms为单位切换…让你有一种程序并行运行的错觉…所谓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就是切换…
3.切换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先把当前寄存器的数据保存到内存中…然后再从内存中读出之前保存过的要切换的进程的寄存器数据写到寄存器中…因为指令寄存器也改了…所以指令也是被切换了的…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小细节…不细说了…
4.寄存器多了有什么坏处…一个进程就要完整的一套的数据…空间到没多少…但从内存中读到写回寄存器…10个寄存器的耗时一定是接近5个寄存器的两倍…当然…arm现在有个一条指令保存现场恢复现场…但也快不哪去…一秒切1000次操作系统的开销其实也不小…
5.如果弄两套一模一样的寄存器…硬件切换…那岂不是很快??恭喜你…你已经精通intel超线程技术…
6.实际上x86的寄存器数量比较好…arm有点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荐ucos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推荐ucos书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