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推荐颜真卿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推荐颜真卿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真卿的书?
有《祭侄文表》。
颜真卿的作品很多,代表作品:草稿书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楷书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等。其中《祭侄文稿》为墨迹,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第一为王羲之《兰亭序》)。《颜氏家庙碑》书于建中元年(780),是他最后的大型碑刻。由于系为祖宗树碑,故字特庄严厚重,年高笔老,有“泰山岩岩气象”,代表了其楷书的最高成就。
颜真卿哪些字帖较好?
1.颜真卿的字帖中《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最有名。
2.《多宝塔碑》的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是唐代的书法家 颜真卿在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写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书法风貌,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苟,因而这方碑石也是后人初学楷书最通行的范本。
3.《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4.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颜真卿书法的代表作品是其所书《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悼念其侄子季明,征战沙场,殘遭***的一篇祭文。
文稿行笔苍劲郁抜,沉雄古拙,老笔纷披。行款行气纵横激越,大小参差,燥润结合,极具自然变化。字里行间表现出对仇敌的愤恨及对侄子的哀伤。情景交螎,自然天成,书法成就妙不可言,后人对此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你最喜欢颜真卿书法的哪些作品?为什么?
最喜欢颜鲁公的《自书告身帖》,其次是《祭侄文稿》。
我觉得《自书告身帖》才是颜鲁公楷书的巅峰之作!《自书告身帖》打破了以往楷书的樊篱,是趋向行书的笔意,然未有一处连笔,笔划浑厚雄健,沉稳之中加诸动感,真真正正地实现了把楷书往行书写的意境!
《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满纸的屋漏痕!直欲把满腔的愤懑倾注纸上,点似坠石,横恰阵云,飞白的墨色说明了颜鲁行笔迅捷无比,恣肆不羁,折转之笔也是显露了其收放自若,节奏分明,涂抹的笔痕亦强势见笔,不留俗迹!观其书如观其人之质表。
书如其人,颜鲁公!
颜真卿的书法源自家学,自成一格,其作品我都非常喜欢,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为人忠厚,刚正不阿。
2、楷书作品或点画遒婉娴熟,秀媚多姿,如写于44岁的《多宝塔碑》;或线条苍劲浑厚,结体宽博,如《麻姑仙坛记》和《颜家庙碑》。
3、颜真卿的行书线条强调“屋漏痕”,中锋用笔,沉着、凝重而有涩意,结体宽博浑厚,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祭侄稿》和《争坐位帖》。
颜真卿书法堪称一代宗师,其楷书造诣很高,后人研习林摹大有人在,当然书法作品最好的应该是晚期《颜勤礼碑》,当然还有早起的《多宝塔碑》,都是不错的作品,值得临摹学习。因为颜的楷书在这些作品里写得很到位,不论笔法结字都非常严谨,很有神韵。值得学习和借鉴。
别问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我喜欢的书法风格是妍媚秀丽,温婉柔和的那一类型。就如现在的影迷,可以喜欢吴京《战狼》式的硬汉,也可以喜欢涂脂抹粉的鹿晗。
中国书法风格千姿百态,颜真卿书法只是其中的一种,虽然,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但不能因为他崇高的品质和丰硕的书法成就,***都得喜欢他的书法。世界是多元化的。不能用程式化的标准去让所有人的欣赏标准统一一致。有人可以兼容多种风格,而有人则偏向于某种风格。
喜欢多的人,别人说你俗,没有独到的眼光。喜欢独特的,别人又说你怪僻。其实,何必去管别人喜欢什么?自己喜欢,做自己的事,不必计较他人说什么,喜欢什么!
说起颜真卿颜鲁公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笔者最喜欢的还是他中后期的《颜勤礼碑》,
此碑宽润疏朗、气势雄强,与《麻姑仙坛记》
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二十年前,我初学书法时便临的颜体,先《多宝塔碑》,后《颜勤礼碑》。有些同学认为学书法不一定临帖,勤写就行。我对此种观点深恶痛绝。若不临帖,就算你天份再高,写出的作品都是“野鸡江湖”。
颜真卿书法的艺术地位在书坛是神一样的存在,近千年没有变过。在唐一代,虽前面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这样的书坛神人,颜真卿依然在之后成为书法的泰斗,被后世称为“颜柳欧赵” “颜筋柳骨”,成为唐楷的典范。
他的正楷雄秀端庄,结体布局由初唐的瘦长变为趋方,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颜体楷书不如柳体在视觉上好看,但对初学者来说,非常容易上手,能锻炼正楷的结体能力,养成一个比较扎实的书写习惯,所以许多书法学校都建议学生从颜体练起。
颜真卿的行草书成就也非常高,整体看来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羲之之后为行草书又开一先河,显得遒劲郁勃,其《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兰亭序》之后“天下第二行书。
可以说,颜真卿从风骨人品(安史之乱的坚贞不屈)、才情成就等多个方面都足以启迪后辈、彪炳千秋。成为后世学子学习的榜样!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丑书”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此评为历代书家公认。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综上所述,《祭侄文稿》作为天下第二行书是正确的,也是为古今书法界认可的。当书法与情感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也是书法浑洒自如、自然随性的最高境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还是苏东坡的《寒食帖》,都是最完美的典范。因此,说《祭侄文稿》是“丑书”,也是加引号的,并不是真的丑书。
《祭侄文稿》和《争座位贴》及《告伯父文稿》被后世公认颜书三稿。此书是颜鲁公是为在安史之乱中,为国殉难的侄子颜季明作的一篇祭文,当时心情悲愤又慷慨激昂,信笔疾书,笔势随着心情波动变化而书,笔与意念完全融为一体。大气磅礴一泻千里。苍劲古雅为历代书家推崇,和王羲之《兰亭序》并称行书双壁。
颜氏一门是孔子最欣赏的***颜回的后代,南北朝时期颜回后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 颜氏家族
颜氏一门是孔子最欣赏的***颜回的后代,南北朝时期颜回后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宏大的家训,作为传统社会经典著作 ,开家训之先河, 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至今影响深远。颜真卿家族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世袭的满门忠烈,他的书法字如其人刚毅正直,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侄子颜季明被安禄山***,头颅被找到时写的,此时叔侄阴阳两隔,永不能见 ,还有颜氏一门共被***的300多人,血泪蒙面,悲愤欲绝的情况下,国仇家恨涌上心头,颜真卿写下了《祭侄文稿》,是书法至高境界“心手两忘”的最佳体现。
二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叛军进逼,颜季明,即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与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抵抗叛军。但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祭侄文稿》之作。
三 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不知道这个说法从何而起,如果照这个说法,天下的行草就都得归入“丑书”了。
其实,国内的书法界会出现“丑书”这个怪象,很大程度上和近代以来对文化的西化有关。按照西方那套进化论的观点,书法这种沿着严格传统走下来的审美格局,走到今天就没有进步和突破的可能了,这不符合西方美学的那一套理论,所以就要给它添加各种审美元素进去,这才能算是美学。
于是乎,丑书、射书这种怪咖的出现,看似不合理,其实背后还是我们文化观念西化之下的一些产物,其企图和念头都把美学看成是一种可以对象化和形式化进行分解加工的东西,而忽视了中国人的书法和美学,实际上从本源上是必需讲究历史绵延、天人合一这些气象和意象的,没有了这种本源,就根本不是书法了,那就更谈不上新的书法审美了。
而历史上,有些看起来拙朴、或者笔画不那么规整的书法作品,比如黄庭坚的草书:
其实背后都有其本源于传统和文化理解的审美在的,而且这些字除了没有经过一定学习的人会很难辩认之外,就其简单感官而言都是很美的,而且这种觉得美,不是简单的说我一个人关起门来觉得美,而是得到整个文化集团的共同旨趣的认可的。
而这些本源和共同旨趣,恰恰是所谓“丑书”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所以其也就根本无所谓进入书法审美范畴的可能了。
回答完毕,
一点个人愚见,权作抛砖引玉~
欢迎关注“曲江家学”,共同学习、探讨文化的传承与修习之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推荐颜真卿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推荐颜真卿书籍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