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良推荐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良推荐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史记.商君列传》?
任何作品都会有作者主观的因素在里面,做到完全客观公正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商鞅这个人物,太史公司马迁的评价既肯定他的功绩又批评他的品德,人无完人,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客观的。
薄情寡恩,变法有功
对于商鞅的个人品德,司马迁持尖锐的批评态度,《史记》原文中,太史公说:“他天性是一个残忍寡恩的人,考察他用帝道、王道来求秦孝公,只不过是用浮华的言论来达到目的,并不是他的本意。何况他又是靠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荐的,得到重用以后惩罚公子虔欺骗公子昂,不听从赵良的劝告,这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薄情的人。我读他的《开塞》、《耕战》等文章,真是文如其人,就像他做事一样。商鞅在秦国终于蒙受了叛逆的罪名,这是有原因的。”
但同时司马迁也肯定商鞅变法,商鞅是我国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入秦后变法有功,因而被封为商君。司马迁作《商君列传》,并将其排为列传第八,就是肯定商鞅变法所做出的功绩。
公叔痤的举荐,商鞅的见识
商鞅本来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商鞅很贤能,但还没来得及推荐就生了重病。魏惠王探望病情时,公叔痤说:“商鞅很有才能,如果用就重用其人,如果不能重用,就一定要将他杀死,不要让他离开魏国。”
魏惠王答应后便告辞了,公叔痤召见商鞅,告诉他说:“你赶紧逃走吧,大王不会任用你,所以肯定会杀掉你。”商鞅说:“既然大王不听你的推荐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你的话杀掉我呢?”果然,魏惠王认为公叔痤是老糊涂了,并不听取公叔痤的建议。
变法强秦,国富民强
公叔痤死后,商鞅来到了秦国,此时秦孝公正在召集天下人才,想重振秦国的霸业,向东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并陈述了富国强兵的治国办法,可以达到速成之效。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商鞅***用徙木立信的方法,树立了秦法的权威。并通过打击豪强,奖励耕战等诸多办法,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变得强大起来。
最典型的就是太子带头触犯新法,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可以实行,于是对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处以刑罚。第二天,秦国***遵守宪法,新法实行的十年,秦国人民非常高兴,路上不拾遗物,山里没有盗贼,家家富裕,***足食,百姓勇敢为国家作战,不敢为私事而争斗,乡村城镇都非常安定。
秦国百姓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现在又来说新法方便的人,商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教会的刁民”,把他们全都迁到边境地方,从此以后百姓中就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令了。
诡计无德,兵不厌诈
商鞅因功被封为大良造,带领军队围攻魏国的安邑,并降服了它。在同魏国的战斗中,商鞅送信给魏将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你很友好,现在各自为两国的将领,不忍心互相攻打,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的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军,使秦国和魏国都安定。”
公子卬认为这样不错,会盟结束正在喝酒,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昂,趁机攻打魏国的军队,全歼魏军班师回国。
商君虽死,秦法犹存
面对名士赵良的劝谏,商鞅并没有选择急流勇退,而是选择作为一个法者继续坚持。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为秦王,公子虔的同党诬告商君谋反,秦王派出快捕抓捕他。商君出逃到函谷关下,想到驿馆住宿,旅馆主人不知是商君,说:“按照商君的法令,没有证件留客住宿要连带判罪。”商鞅长叹一声说:“变法更新的流弊竟然到了这个地步!这就是所谓的作法自毙!”
他离开秦国逃到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拒绝收留他,并把他送回秦国。商鞅回到秦国,逃到自己的封地商,率领部属向北攻击郑邑,秦王出兵攻击商君,在郑邑的彤池杀死了商鞅。秦惠王车裂商鞅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反弹,国家不要他商鞅那样反对秦法。”商鞅虽死,但秦法犹存。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看《史记 商君列传》这样的史料记载,至少要从两个方面看。
一是基本史实,二是作者的点评。
首先说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
太史公大体上总结认为,商鞅是个天性残忍少恩之人。
商鞅像
司马迁的根据是,商鞅虚饰浮说,并没有真才,受到重用就是因为宦官的缘由。等到商鞅受到重用后,就惩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从赵良的规劝,从这些看出商鞅的刻薄少恩。
并且司马迁还声言,亲自看过商鞅写的“开塞耕战”之类的书籍,其记载内容和其做法一致,最终在秦国新君即位后身败名裂,这都是有原因的啊。
再看史料记载。
司马迁现实回顾了商鞅在魏国不受重视的遭遇,再写他想办法得到秦孝公的注意,而后受重用,实行变法,而后变法有成效,而商君不听劝告,不知功成身退,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商君书内容与出土的里耶秦简格格不入,可见商君书是伪书,至少不是商君的观点看法,一步广为流传的秦法原文都不能直接流传下来,被儒家焚了又焚,更何况商君所写的书!商君书并非商君之法,而是有人抹黑杜撰。
很多人都说秦国的强大,那么秦国为什么强大?
丞相们:
可以说秦国的强大离不开他崛起时的丞相,秦国名相除了他们共同都擅长政治,还各自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商鞅擅变法,张仪擅外交,魏冉擅打仗,范雎擅军略,吕不韦擅著书。从基础的顶层结构“耕战”到外交政策再到战略布局,这些丞相帮助秦国在复杂的春秋战国时期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正确选择。
君主们:
从秦孝公或者说更早的秦穆公,秦人面对山东六国的歧视越发勤奋,这是人们的力量。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再到秦始皇,每一位秦王都奋发图强。一步一步的为最终目标而奋斗。
武将们:
从司马错、白起、蒙骜、王翦、王贲、蒙武、蒙恬、李信、章邯等等。并且其中商鞅、公孙衍、魏冉也都可以说能指挥作战。
君王几代人的努力,丞相的杰出贡献,武将的不缺乏而且非常强大。
王权、相权、将权都在这一时期达到最好的配合,秦国怎么能不强大呢?
很多人都说秦国强大,那么秦国为什么强大?
《大秦帝国》、《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裂变》,三部电视剧也向我们展现了2000千年前秦国,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趋势。
秦国强大奠基石是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孝公接手的是一个天下鄙秦、弱秦的秦国,秦孝公发奋图强,招揽天下学士,强国、富国。魏国商鞅到秦国,在秦孝公强有力的支持下,进行深刻变法,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一、 政治优势:秦国由于在烽火戏诸侯中,仍然坚持派兵援救周平王东迁,被赐予关中之地,授予了讨伐西戎的权利。而秦国经过几代国君,经过多年努力,秦国最终打败了西戎.这两件事,使得秦国在当时的政治形象极佳。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春秋时期,诸侯各国的军队数量是受限制的,最多就是三军,能突破这一限制的国家,就可能称霸,当时齐、楚、晋、秦都突破三军限制。而秦国则利用讨伐西戎***,也突破了军队限制。
二、地理位置优势:秦国地处西方,占据关中,东面出口扼守函谷关、南部与楚国相连、扼守武关、西南扼守大散关、北部扼守萧关,尤其在秦惠文王时期,平定义渠、征服巴蜀之后,秦国关中与巴蜀连接成一片,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战略位置形成对六国居高临下。可以放心的和六国周旋,这无疑使得秦国有了更多的优势。
三、重视人才: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在很长时间内被蛮夷国家,秦孝公继位之后,秦国文臣武将辈出,开始对人才颇为重视,也乐于用“外国”的人才,招揽山东六国大量人才,文臣如:商鞅、张仪、甘茂、范睢、李斯。战国四大名将秦国占据2个:白起、王翦。
(白起、王翦)
四、民间风俗:秦国百姓尚武、好战,书籍记载,每逢秦国遇到战事,秦国百姓纷纷拿起武器,有的铠甲都***,露着膀子,一只手拿着刀,一只手拿着敌人脑袋,腰间挂着敌人脑袋,秦国军功制度,无论王室贵胄,还是底层百姓,都必须靠斩首敌人脑袋获得爵位、土地、房子、仆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良推荐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良推荐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