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钱穆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钱穆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的参考书目是什么?
作为历史系的考研过来人,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2014年的夏天,我从山西大同大学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经历了鲤鱼跃龙门的惊喜。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中教师,回想起那年考研的辛苦,希望我的一些经历,能够对你有帮助。
中国古代史的参考书目,首先是基础性的书籍,也是古代史比较常用的通识书目。不管考哪个学校都会用到。分别是由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上下两册,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发行。以及晁福林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上册、宁欣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这两本书都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
以上两大类古代史书目,可以结合着看,互相补充。你上大学时候,学的一定是其中一个版本的,那就再买另一个版本,比较着学习就行。两个版本互有侧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笔记整理。当然,如果你要考北师大,那还是看看他们学校主编的书籍。如果对某一部分古代史有疑惑,或者精力足够,也可以参考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第7、8册。不建议全读,因为这是大部头的丛书。
除了古代史通识类的书籍,也需要加强古文修养。要求必看由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这是看古代文献的必修课。当然,有了初步基础,才能去看二十四史、方志、人物志、律书、农书等,对应着古代文献记载,培养初步的历史素养。
当然,也可以看看以后考研方向的书籍。比如按历史时期划分的方向,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明清史;比如专业性的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
学习这些书籍,一方面拓宽思维,应对考试;另一方面加强专业修养,为以后铺平道路。以魏晋南北朝史为例,推荐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论丛》和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隋唐史中,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钱穆、吕思勉、周一良等大家的书籍,就不再一一列举。
这部分书籍,如果没有时间,就简单看看书评或者重要章节,能够应付考试就行,以后研究生期间,可以再细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愿考研成功上岸!
想了解孔子生平,哪些书籍值得一读?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其言行事迹,见于《论语》《孝经》《孔子家语》《礼记》和《左传》等书。他生前做过鲁国的大司寇,然而并不得志,未能行其道。故而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然而各国均未***纳其说,重用其人。孔子晚年,乃专心整理文献,教授学生。下面,答主分享一下介绍孔子生平比较可靠的书籍: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版。
这是用现代汉语注释和翻译的本子,非常便于今人特别是初学者的入门。有繁体和简体两种排印本,读繁体字有些困难的朋友,可读简体本。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三联书店。
最初,特别讨厌李零。讨厌他把孔子“惶惶若丧家之犬”的窘迫放大,感觉他不尊重孔子,翻翻他的书,这种成见便消除了。李零有才,不是一般的有才。读他的文字,非常过瘾。当然,他的有些话,不能全信的。他的书,他推荐的书,多半都值得一读。
易鑫鼎《〈论语〉集义新编索解》,首师大出版社2013年版。
这本书很特别,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分类重新编排《论语》的内容,对我们系统了解,熟悉掌握《论语》一书极有帮助。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版。
此本有注释而无翻译,而且是繁体竖排,普通读者阅读起来,或许有困难,可以结合沈玉成先生《左传译文》。沈著乃为阅读文言有困难的读者翻译的,且以杨先生注本为依据,两书值得对读。
另外,有专门将《左传》中有关孔子言行辑录成新书的著作,比如孟宪岭《〈左传〉中的孔子言语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可以参考。李宗侗先生《左传今注今译》等今人注译本,也可参考。
道和术之类的[_a***_]?
《毛泽东选集》是个不错的选择。道在其书中称为战略,术称为战术。对于战略与战术的互动关系,没有比毛选更加精准的描述了!啰嗦一句,特别是对于道的理解,很多人喜欢往虚无缥缈的方向思考,弄的玄而又玄,仿佛拥有了道就能拥有一切。实际上,不能当下显现出的“道”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种一般称谓的“道”,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否则就会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我们需要关心的是独一性的“道”,就是自己当下通过实践,经验总结,试验等一系列过程发现的适合自己的方法论。这种道与我们而言,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怎么让这种属于自己的道真正显现出来呢?就是以当下作为逻辑的起点和判断的依据,简单点说就是实事求是。想想***是如何将处于危难关头的***一步步迈过雄关漫道,走向光明大道。我们读毛选就是读“人能弘道”的过程,道如何在由弱转强中显现其效力的。“术”,我的理解是具体的细节工作,不知道对不对,先如此这般吧。道与术的互动关系,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去讨论的,这是对于道和术的效果判断。最极致的情况是道与术的共振,即小的战术行动能够带动大的战略变化,这种体验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美好,道与术并不能达到共振,甚至会偏离,这种探索过程会伴随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此时心的坚定与智慧会突显出来。
道家名著有《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等书。
然而道家典籍浩如烟海,除上述所列主要典籍外,还有众多经典著作,留有华夏文化热爱复兴者去翻看学习。
各《道家典籍注疏》是解释道家经典的权威教参。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这些注疏中。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把修为境界分为:技、艺、术、法、道,这种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关于的“道”这个概念,为大家最熟知的是老子《道德经》中描述的“道”,指万事万物都是一直变化的,但这些变化中都遵循了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
我们平常所说的“道理”也是这个意思,还有生活中我们对一个医生送锦旗写“医术高超”,也就是说他看病厉害其他方面不得而知,如果写“妙手回春,医道长存”,那对一个医生来说那就是莫大的荣誉和肯定了,尤其是中医。
中华几千年文化基本上可以都是起源于一本《易经》,很多人把易经当成一本迷信***的书那你就太小看这本书了,中华文化最灿烂的那段诸子百家时期很多学派的思想都来自易经,所以说我推荐《易经》,包括孔子注解的《易传》等。
最后还有一本人尽皆知《道德经》,如果这两本书能研究十之六七那你就可以说所有关于道德思想你都懂了
想要系统学习先秦诸子的文化,大家有什么好的书籍推荐的吗?
想要系统学习先秦诸子的文化,首先要了解其历史。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本书描写了从周宣王起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中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亡盛衰。这些故事主要是根据《左传》《国语》《战国策》 《史记》编辑而成,又***用《吴越春秋》等先秦的传统故事作补充。
《东周列国志》对几次著名战役,写得条理清晰,对一些重大***写得曲折生动,有声有色。不少人物刻画得很成功,如百里奚、介子推、伍子胥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百里奚,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将。典故:羊皮换相。
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割股充饥”尽了犬马之劳,大功告成后,不肯受赏,鄙弃功名利禄,忠君赴义。后人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介子推曰:“吾宁终身织屦,不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也”。成语“贪天之功”出自此。
伍子胥,楚王杀其父兄,伍子胥从楚国逃至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他促成吴王霸业,后被吴王逼迫自尽。典故:一夜白头,掘墓鞭尸。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枝绚丽奇葩,我们从中可汲取诸多养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钱穆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钱穆书籍推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