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状元推荐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状元推荐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最大年龄的是谁?他的生平事迹呢?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年龄最大的是吴承恩。五十多岁考上岁贡生。
人物生平
明代,弘治十三吴承恩生于淮安府山阳县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他的父亲吴锐性格开朗,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
嘉靖八年(1529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吴承恩大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年家中富裕安养归去。
谢邀。
近几天,高考成绩在各地放榜。有高兴地笑哭了的、有半夜放烟花庆祝的,当然还会有闷在被子里哭的。
不管是被名校上赶子抢人的学霸,还是一分之差没赶上分数线祖坟没冒烟的遗憾同学,哪怕彻底考砸了的同学。
都不要骄傲和气馁,擦干幸福或遗憾的眼泪,
有位名叫陆云的考生参加了道光6年(1826年)的会试,会试就是礼部(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主持的中央级全国考试。
其他朝代不大清楚,但有唐一代,年龄最大的进士,应当是王希羽,于唐昭宗天复元年(901)考中进士,时年73岁。
颇为有意思的是,在这一年考中进士的人物中,除了年龄最大的王希羽外,另有几位新进士,年龄也都不小。《容斋三笔》卷七《唐昭宗恤录儒士》条:
次年天复元年放文……于是礼部侍郎社德祥奏:“拣到新及第进士陈光间年六十九,曹松年五十四,王希羽年七十三,刘象年七十,柯紫年六十四,郑希颜年五十九。”
当时有“五老榜”之称(曹松不算在内)。虽说唐代进士的录取名额很少,平均每年不过30人左右,但“五十少进土”之语,其实做不得真。从实际来看,中进士者的年龄,二十至四十岁者居多,50以上才中进士者,比例并不大。
这类大龄进士,在官场已经很难有前途。因为唐***中进士以后,不能马上做官,一般还得等三年,才能选授官职,叫“守选”。而六品以下者,每做完一任官(任期一般三年),除非去考制科或者吏部的“科目选”,否则同样要等上几年,才有下一任官做。
没办法,有做官资格的人太多,而官缺又少,朝廷只能***取这种办法。如此便造成有些人,“凡入仕三十一年,历官四政”,也就是踏入官场三十余年,其真正有官做的时间,不过十一二年。这就注定了大龄进士的宦途黯淡。
正因为如此,唐昭宗念这几位进士年齿已高,特许不需按正常程序“守选”,分别授予校书郎和正字,虽都是一种校对书籍的九品芝麻官,但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状元推荐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状元推荐书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