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学书籍字典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学书籍字典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大趋势是国学复兴,首先需要复兴的是对《易经》的研究和普及,这有道理吗?
应该说,是道家思想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易经,了解了道家思想,我们才能辩证的看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事半功倍,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之道,宇宙也一样,今后,中国必将会是未来宇宙探索的引领者,就像量子纠缠就是阴阳的典型,一定要还原道家的本色,其实,佛家的因果论还是阴阳,西方以矛盾论也是一样,换成了具体的阴阳而已。周易甚至给出了64卦的演变规律,即能够推知未来,不懂道家思想,就孙子兵法都看不懂,比如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的防守是进攻等。
国学复兴或者华学复兴,不是要回到古代学术文化态阈去,更不是要重新闭关自守只学华学!国学复兴是要研究继承国族原创学术文化的学术体系及其精华,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否则就会像那个所谓的高个儿12那样歪想国学复兴了。
泰***学复兴首先要复兴易学是非常精准的认识,因为华学都是以易学为義由或者源头的。但还要同时首先复兴名学(应当叫詺学以便区别名称名字之狭义变态的名学)、华语文字学、数学和哲道学,这四门加上易学是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义由(逻辑)、基本表达工具、格致和哲学基础。然后才是复兴衍生国学,如天物或格物学(即自然科学)、人灵学(人的科学)、华医学、治世学、军事学、货殖学、历史学、文学艺术,以及礼学、管子学、阳子学、荀子学、儒家、墨家、法家、策家、玄学、理学、心学、功利学等等。只有夯实了理论基础与表达工具并且有一定的普及率,其它学术的复兴创新研究,才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先说国学
产自本土的文化,或者说植根于中原华夏的文明。
再说复兴
这种文化曾经作为主流成为某一社会的主导思想,后来社会变迁,这种文化已经不是社会主流,但仍极具价值。将这样的文化样式拿来解决今天的就会问题或作为今天社会的指导思想,这样的过程、行为可称之为文化复兴。
文化复兴的内容
就中华文明而言,文化复兴色括三项内容
1.重新认识儒家思想及三玄;文这其中就包括解读《易经》。
2.通过中西文化对比使民众认识西方文化的本质,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
中华文化复兴,首先复兴对易经的研究和普及。有道理,中华文化各方面都有易学思维的存在,不研究普及易经,不为易学正名,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体系、终极之解决、科技之生新就都没有找到根基。
首先中华易学就是一个以河洛易卦为根基的很庞大的真理性知识体系(我且回避说是科学体系)。不承认这一点,不管说它迷信也好、玄学也好、包含朴素辩证法也好,都是不尊重易学的本来面貌的,是贬低性或污蔑性的说法。
易学不是易经那本书,至少易学是包括河洛易卦、天文、历法、中医(道医)、地理(风水)、相学、一系列象数(数学)体系(太乙、奇门、六壬、紫薇、命理、梅花易数、占候等)的真理性学科体系。这一系列学科有共同的阴阳五行八卦原理内核,河洛是根基,天文、历法、地理是时空性质表达,象数是数学体现,中医是人体健康科学体现。它们共同构成一种不同于经验、理性认识的中华特有认识体系。
这些学科体系与中华修道修真是谁先谁后?大体应该修道保真为本,五术山医命相卜中所谓仙。但是,修道是不是都能明了这些学科?却又大有问题。我们现在研究中华文化还是可以把这些学科当成理性认识范围可以检验、认识、学习的体系,以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
有这样的体系,所以,道家、儒家很多论述我们就明白他们说什么,包括政治、***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如礼记中很多礼的内容,如三纲五常的根据,你也不会把三纲五常想当然看成错误。当然,时代不同,三纲五常也不能原样讲述。
在科学方面,常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原理性认识,所以没有科学。其实,世界上最有世界统一性的原理就是中华先人发现的,就是易学阴阳五行,以及干支卦象中体现的原理。把易学中的原理视为迷信、玄学,扣个帽子企图全打死,没有比这更蠢的思维了。尊重文化,理性学习,客观评论,现代运用,才是正确思维。易学中某些象数体系暂时可以先学不论,而有些如中医、地理、历法、养生功夫,你必须得承认它们是科学。当然,这个科学与理性总结逻辑实证不完全一样,但确实是有认识根基的学科体系。而这些学科对现代科学研究,对开阔思维方式非常有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学书籍字典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学书籍字典推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