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推荐把脉书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医推荐把脉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想学中医的把脉,请问买什么书比较好?
我在中山医读现代医学期间,就对中医学产生兴趣,买了一本《濒湖脉学白话解》自学脉学。
先弄清切脉部位:在腕部桡动脉处,中医叫寸囗,分寸,关,尺三部。正对桡骨茎突(中医称高骨)旁处是关部,关前是寸口,关后是尺部。记住顺序为寸,关,尺。(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胃命)。然后,按照《濒湖脉学白话解》开始学习对照体会之。
如:浮脉,浮似木在水中浮……;浮脉轻轻似捻葱……;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胸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小便不流通。――在自己感冒时,再切脉体验之。这样加深对浮脉的体会,进而体会其“浮大中空乃是芤,***而浮是洪脉,来时雖盛去悠悠。”这样由此及彼,逐步完善。
……
继之学习,沉,迟,数,滑脉等。
现介绍这本书,供你参考。
脉学哪本最正宗?
《濒湖脉学白话解》(第4版)是中医脉学专著中的一部名著。为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所撰。由27脉和四言举要两部分组成。用歌诀形式,依照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的次序,具体表述27种病脉的形状、部位、频率、节律特征变化及其与病证的矣系。指出了相似脉的鉴別方法。说理明白,分析透彻,集明以前脉学研究之大成。全书以韵语文体编成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诵记。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与推崇,成为后世学习中医脉学的必读之书。
所以说这本书最正宗。
学习中医脉诊,李时珍《濒湖脉学》、李中梓《诊家正眼》背哪个好?
学习脉诊一般还是先学习现代的《诊断学》切脉部分,讲的通俗易懂。《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这两本书都有白话解,各有优点,最好都去看看。学习脉诊不一定去背,懂比背重要。一,多看书,书是最好的老师。二,多实践,慢慢去体会其中的奥密。脉学看起来很复杂,弄懂了就不复杂了。就象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脉学对诊断疾病很重要,而且用药也必须根据脉象去应用。一个真正的中医懂切脉不一定是好医生,因为这只是看病,用药才是关建。但是不懂切脉就一定不是合格的医生。
你好,谢谢邀请,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
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是这两个都不用背,脉诊不是背出来的。
我的脉诊是下面十个字,分享给您:
虚实寒热空 郁瘀水湿痰
先分虚实,再辨寒热
作者简介:中医老庞,主治中医师,精选中医养生相关知识,零基础,辨别自身体质,制定个体化养生保健方案,为您的健康助一臂之力!有健康问题欢迎关注中医老庞。
脉诊难度太高了,出错率也高,现在有很多的小医疗器械可以确定病人身上是啥病的完全可以使用,也可以参考医院的报告,不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我最开始看的是郑钦安的《火神三书》,后来又看的张仲景的书,当你水平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可以开始看黄帝内经了,中医起源于道医,中医九大门派对应的是道家金丹九转,火神派对应的是第一转,中宫补土对应的是第九转,这九大派看似理论相冲,其实都对,境界到了自然都懂,
脉诊的学习。个人以为,首先《黄帝内经》作为基础还是要读的。
以题目所说的话,个人以为,《濒湖脉学》要好一点,但最好也能搭配《张西俭脉论脉案集》来看,它里边对各种脉象特征提供了分解,又参以对脉气脉质阴阳分析要点等,还补充了临床所见,比单独读《濒湖脉学》更有益。
当然,也不是说《诊家正眼》就不需要读。实际上,像《诊家枢要》、《辨脉指南》最好也都读一读。
不过,脉诊并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如果不能实践的话,其实仅靠背书,基本什么都学不会就是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推荐把脉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推荐把脉书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