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域史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西域史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唐西域记类似的书籍?
西行纪(又名《***西域记》)是玄奘法师口述,辩机法师编撰的一部关于玄奘游历西域各国的见闻录,是研究唐代历史、地理、宗教、文化、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其他类似的著作包括:《***西域求法高僧传》(玄奘***慧立撰)、《续高僧传》(唐道宣撰)、《唐大和上东征传》(日本僧人圆仁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日本僧人圆仁撰)、《新罗僧一然撰》、《三国遗事》(朝鲜僧人一然撰)等。
除了《***西域记》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历史地理书籍值得一读,例如《明史西域传》《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括地志》《北狄传》和《北史西域传》等等。这些书籍记载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书籍也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
有什么关于玉石方面的书籍推荐吗?
我有关玉石尤其古玉的书甚多,关于古玉的很多都看似未入门的,纯是出土古玉图片的不大靠谱粗略描述,如周南泉、华义武之类,无实践眼力,无大意义…比较靠谱的是史树青、李惠新、刘道荣、刘如水、李建伟的书
谢谢邀请,关于玉石方面的书籍众多,不知道你是对传统的玉石材质感兴趣,还是对中国的玉文化,甚至古玉的收藏感兴趣,因为各个点不同,所以可能推荐的书也不一样,如果从传统玉文化的角度,我建议首先收藏的,并且当作工具书,应该是杨伯达先生所编的中国古语通论这一套书籍,对每一个书籍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基本的教材,另外古方先生所编撰的中国古玉出土全集,也非常值得订阅并且作为收藏爱好者的一个工具书,是必备的收藏参考资料,其他的材质方面的书籍,请参阅其他人的推荐。
看书学不到什么的,书上说的你比对不了实物。不管是古玉还是和田或翡翠最好是有老手手把手的教。多去市场多上手!带上手电和那种带灯的放大镜同时有人讲解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照片和视频都能***,没什么用。书就更没什么用了!以前有论坛时候一帮子人在上面吹水,但如果没经常上手的。其实大部分都是猜或者乱说!
伊赛克湖是个什么湖?听说以前是我国的,它的水量很大吗?
伊赛克湖在1755~1760年间,准葛尔汗国灭亡,清朝占领了准葛尔汗国南部的大部分领土,包括伊赛克湖地区。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失去了伊赛克湖等部分地区,大清拥有伊赛克湖100年左右时间。过去的领土,就是打打杀杀,今天是你的,明天是他的,要客观公正看待历史,没有哪个领土自古以来就是你的,不能总是活在历史当中,要一切向前看,否则人类永远不可能和平。
感谢邀请。
伊赛克湖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和疗养胜地。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美丽的湖泊的故事。
伊赛克湖的地理位置
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北麓,目前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周围被吉尔吉斯山、捷尔斯格伊阿拉套山、昆格伊阿拉套山包围,四周雪山萦绕,河面面积623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
伊赛克湖的主要特点
伊赛克湖是咸水湖,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随着天山山脉的隆起以及巨大的构造断裂下陷,而形成的一个湖泊,四周有珠苏河、大克孜勒苏河、热尔加兰河、秋普河、阿克苏河等100多条大小河流汇入,水中盐度为千分之六左右(千分之一以下的为淡水湖),含盐量较高,也被称为“盐湖”。
伊赛克湖是不冻湖,该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的中部 ,气候温和而干燥。根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该湖区1月的平均气温为-6℃ ,7月的平均气温为20℃左右,为常年不冻湖。
伊赛克湖水深且清澈透明,伊赛克湖库容约为1730立方千米,湖水平均深度279米,最大深度700米左右。在世界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积排第二位(南美洲秘鲁的的喀喀湖第一),其湖深排第一位。伊赛克湖水非常清澈,能见度可达12米,人们因此还把它称之为“地球之眼”。伊赛克湖的水量比较大,大约相当于洞庭湖水量的50倍。
提起伊塞克湖的名字,可能知道的朋友不多,说的巴尔喀什湖很多朋友就知道了,其实这两大湖泊同为中亚地区东部的大型湖泊,在清代中期的时候还都属于我国。
伊塞克湖的面积也很大,广达624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4倍,因此这个湖泊的蓄水量也非常巨大。青海湖的平均深度只有21米,两者的蓄水量相比较,伊塞克湖相当于青海湖蓄水量的18倍。即便拿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的巴尔喀什湖和伊塞克湖相比,伊塞克湖也会同样胜出,因为巴尔喀什湖的平均水深只有6米,这样一比较,伊塞克湖的蓄水量相当于巴尔喀什湖的16倍。
伊塞克湖湖区气候干燥,湖水碧蓝,空气清新,风景十分优美,矿泉也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疗养区,来到湖边会发现湖水非常的清澈干净,湖水透明度超过12米,因为当地年降雨量较少,只有200~300毫米左右,但是蒸发量又比较大,所以湖水含盐量较高,到了冬季大部分湖面也并不会冻上,是同纬度地区少见的高山不冻湖,这里夏季时湖水水温也较高,表层水温可达19°~20℃,冬季表层水温为2°~3℃,因此在我国唐代等时期,这里还被叫做热海。
汉朝和唐朝的时候,这里都曾长期属于我国,被叫做大青池、热海、图斯池等,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时曾经路过这里,其著作《***西域记》中有关于伊塞克湖的世界最早记载,其中讲到:“山(天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伊塞克湖)。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还有传说称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攻破花剌子模时,抢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这些财宝就埋藏在了伊塞克湖底。
不过可以考证的是早期时伊塞克湖的湖水并没有如今这么多,因为人们发现在湖面水下7米处有一座古城遗址,说明当年伊塞克湖的湖面要浅一些。遗址中还打捞出了古代的生活用品和古钱币,经鉴定有一些是成吉思汗时代的物品,这也引起了很多考古学家的兴趣。
清朝中期及以前的时候,伊塞克湖连同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湖还都属于我国,1864年前后,当时的俄国发兵侵略占领了该地区,俄方***用“以实际占领支持外交要求”的策略,造成既成的占有事实。然后要求清***谈判,迫使当时内忧外患的清***同意割让领土,于是在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国方面抢走了我国包括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湖在内的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看着地图上丢失的这三大巨型湖泊,总是不免让人为之叹息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域史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域史书籍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