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收入差距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收入差距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本利润如何计算?
书店一般拿货都按3折左右的价格,一本定价40元的书,能够给到供货商的价格大约在12元左右。
我们先把印刷成本扣除,一本书去掉印刷,我们大约还剩4元左右的利润。
一本书的出版和发行成本暂且按60000元计算。60000÷4=15000本,也就是我们的发行量在15000本,这本书才算刚好回本。如果是出版社本版图书,不需要考虑书号的费用,这样一本书基础成本大约20000元,这样也得需要5000本以上的发行量才能回本。虽然出版社的书号不需要花钱,但是在现在书号***极度紧缺的背景下,一个书号可以不费任何成本,也无需承担任何风险,转手就能赚到40000元的利润,出版社是不会不考虑经济效益的。
所以,就算出版社的书号没有成本,出版社计算一本书是否可以公费出版的时候,也会把这个利润加进去,低于这个利润空间,他们肯定不会做的。
目前图书定价是靠印张定价,基本上按一个印张2元来计算。另一种定价方式是图书直接成本的四到五倍。传统的图书利润分配,是成本占四成,出版社六到七折给销售商,赚20%左右的毛利,批发商赚5%到10%的利润,剩下的都是零售商即书店的利润空间,在30%以上。
按照每一项较为折中的比例来换算成书价,大概是这样的:一本定价20块钱的书,成本大概8块,出版社赚4块钱,批发商赚一两块钱,书店赚6块。一些大书店直接从出版社进货,不通过批发商的,利润率会更高。
看起来,书店似乎是这条利润链条上最好赚的,"高风险拿高收入"是应该的,书店的运营成本也很高,包括店面、水电、员工工资、税收等等开支,差不多要占15%,书店越大,每日的成本也越高。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一些小书店或小书摊为什么反而常常能打折销售,关键就在于运营成本低。
为什么一本被改编成电影的书籍,其市场与电影所带来的收入有较大的差别?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先明确并不是所有由书籍改编成电影的作品都是这样。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文学作品即使改编成电影也不见得收入比原著作品会高,但是通常情况下经改编过后,电影的收入会有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个人见解是有以下几点:
一 电***听效果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吸引力。
电影把静态的文字以动态的动作来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盛宴。把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直接,广大群众朋友更容易接受。
二 电影快速的传播速度和大众对电影的热情
相对于文字传播来说,电影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全国各地同时上映,比简单的以书籍的形式推广更加迅速。同时现在生活中电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开心的时候想看电影,恋爱的时候更是家常便饭,老夫老妻也可以回顾一下年轻时的***等等电影成为我们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 “迷粉”这个词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很流行,电影是以人物为基础,很多明星参加。有了这些明星的助威,观看率就会直线的上升,这是以书籍形式的文学作品远远赶不上的。
四 电影的成本较高,所以每张门票的价格也远远高于书本的价格。这是难以跨越的鸿欧,一张电影票等同于好几本书的价格。
五 现在社会环境的因素。现在很多年轻人无法静下心来真心的去看一本书,导致书籍的销量大大下降。
综上所述:电影的收入远远高于书籍的收入是有很多的原因造成。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还要多读书,多学习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以上仅是个人看法,有不同的见解欢迎评论。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销量十万的书,按定价30元来算,作者能拿到多少钱?
赚多少钱是跟图书销售数量有关的,卖得越多作者赚钱越多。比如一本书定价30元,卖了10000册,按照版税率8%计算,作者得30×10000×8%=24000元。如果卖了20000册,就是30×20000×8%=48000元。还有,版税率多少不同的作者也不同,有的作者是名人,知名度高,版税率就会高一些,比如10%,12%等,有的无名作者,可能就会低一些。——上师文化传媒【图书出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收入差距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收入差距书籍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